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《桐梓旅游文化》之三

《桐梓旅游文化》之三

关键词:桐梓旅游,旅游文化,桐梓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桐梓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tongz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83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桐梓自古即有人烟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桐梓地即属于古夜郎国鳖国范畴,秦汉时期属于先后设置的夜郎郡、夜郎县领域,隋代又曾短期隶于牂牁郡,牂牁县、牂州、建安县、柯盈县、带水县。唐代以前,县境无县以上行政建置。唐太宗贞观十六年(642年),始于桐梓地中部、北部置播川镇,旋改称珍州,置夜郎、丽皋、乐源三县属之,又称夜郎郡。州、郡、县同治,设于今县境中部夜郎坝。此为县境内正式设置县级行政建置的开端。其后珍州并入溱州,改称溱溪郡,又复溱州、珍州,再并珍州入溱州等,几经变迁。但较长历史时期中,桐梓地蒙山以南属播州带水县,中西部蒙山至松坎间为珍州溱州夜郎县,北部松坎以北分属扶欢、丽皋、荣懿等县,此种建置直至北宋末年方有改变。夜郎县历唐、五代、十国而至北宋末徽宗宣和二年(1120年),在县境存在478年,为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夜郎县,史学界称之为“唐宋夜郎”。其县治旧址夜郎地名沿用至今1365年从未更改。唐至德二年(757年)至乾元二年(759年),唐代大诗人李白获罪长流夜郎,踯躅于夜郎道中近三年,对川南黔北文化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,故而史学界又称唐夜郎县地为“李白夜郎”。此地也为迄今为止,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唯一名叫夜郎的地方。唐僖宗乾符三年(876年),朝廷遣杨端复播,遂置播州,县境蒙山以南部分即属播州。北宋宣和二年废溱州溱溪郡及夜郎,溱溪两县,设溱溪砦于松坎,隶于南平军,后废播州,设播州城于今桐梓县城南邻三里旧城坡,隶于南平军,旋改城为播川县,仍隶于南平军。宝祐六年(1258年)改设鼎山县,迁治所于今城南十里的鼎山城。后将鼎山县改隶于播州安抚使。南宋度宗咸淳九年(1273年),改原珍州并所属县即今桐梓县境中北部,隶于播州,至桐梓县境始全部属于播州领辖。明代之初,桐梓地随播州宣慰使司改隶于四川行省。洪武六年(1373年),朝廷析今桐梓县地置播川、夜郎、桐梓、松坎四驿。后朝廷平定播州杨氏,“改土归流”,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,置桐梓县隶于遵义军民府,归四川布政使司辖制。县治初设于县境中部桐梓驿(即今新站镇西郊旧城),以驿名为县名。后迁播川驿侧毛田坝冬青坪(今县城)筑城设治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随遵义府改隶于贵州省至今。其间,桐梓农民起义军首领杨龙喜起兵反清,于咸丰四年(1854年)八月占领桐梓县城,改县名为兴州。后兵败,清廷仍复桐梓县名,兴州名存130天。民国时期,桐梓县曾先后隶属于贵州省黔中道和第五行政督察区。行署两度设桐梓,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桐梓县先后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地区和遵义市。

(作者:胡大宇)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